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苏州日报》:产业和资本双向奔赴的“元禾样本”

  11月24日,《苏州日报》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特刊聚焦元禾控股。

  为苏州工业园区培育产业而生,在科创企业的聚集聚变中自我演进,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扛起责任,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3年如一日步履铿锵——产业和资本双向奔赴的“元禾样本”。

RC1220241124C_Print_1-官网.jpg

资本、资金,推动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动力,促进产业发展血液能源。在中国经开区考评“八连冠”擂主苏州工业园区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本和资金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出生于地方,却一路成长为国内头部国有投资机构,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23年深耕股权投资市场的铿锵步履,成为一份值得反复研读的样本。 

秉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理念,围绕“创新企业投资、科创产业服务、科技人才引育、科技金融融合”,搭建债权融资和科创产业服务支撑体系……20多年间,元禾控股的净资产从当初的30亿元增至208亿元,公司基金管理规模超1200亿元,投资企业超1500家次,投资子基金182只,累计培育上市公司111家,帮助47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为苏州工业园区培育产业而生,在科创企业的聚集聚变中自我演进,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扛起担当,元禾控股进阶之路,恰是国有资本与区域产业发展“共融共生”的生动演绎。

立足创新企业投资,培育高精尖产业中坚

从“工业园区”迈向创新之城,园区这一转型的起点建立在开发建设头十年跨越式、超预期的成绩之上。十年经济总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苏州”,2005年,园区决定转换赛道,加快推动从资源依赖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型,相继推出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创新跨越三大行动计划。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撑和陪伴。浩如烟海的项目中,如何选出“好苗子”?对此,元禾控股的回答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投资项目中84%为中早期项目,70%投资金额低于2000万元,95%以上资金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伴着元禾控股投资版图的一路扩张,园区创新产业乘势起飞。

在集成电路领域,累计投资园区企业147家次,包括和舰科技、晶方科技、创耀科技、盛科通信、思瑞浦、纳芯微、晶湛半导体、门海微、苏纳光电、明皜传感等。投资实现对芯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上游材料、EDA软件等的产业链全覆盖。看最新布局—— 

稀缺的平台型半导体公司华太电子,产品涵盖射频、功率、高端散热材料、大功率封测等业务,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光伏发电与储能、半导体装备、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大功率场景。元禾控股作为担保方帮助企业获得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贷款,并协助公司引入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战略投资,助力公司加速发展。 

国内领先的高性能服务器芯片设计企业睿芯集成,目前已实现多款芯片的量产销售。元禾控股投资后与招商部门共同将项目招引至园区,帮助企业获评园区重大领军、重大招商项目,并协助其完成从中科院计算所体系实现独立市场化运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在生物医药领域,累计投资园区企业170家次,包括信达生物、亚盛药业、博瑞生物、普方生物、映恩生物、景昱医疗、长风药业、引航生物、序康医疗、凯瑞斯德、士泽生物等。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物、前沿诊疗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码布局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推动园区形成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看领航“头雁”—— 

国内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信达生物,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坚持开发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目前已开发出11款上市新药。在企业成立早期,元禾控股积极帮助企业获得产业化基地。 

飞依诺是国内彩超设备龙头企业,产品已覆盖国内400多家三级医院,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实现了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全球性突破。元禾控股凭借产业链投资优势帮助公司与上下游企业达成广泛合作。

在先进制造领域,累计投资园区企业192家次,包括旭创科技、纳维科技、江苏北人、亚科科技、千机智能、易弗明、智绿科技、企查查、聚合数据等,涵盖核心部件、工业软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具体领域。看科创“新贵”—— 

系统级仿真软件龙头企业同元软控,在国产系统级仿真软件厂家中排名第一。在元禾控股投资后,公司经营业绩迈上新的台阶,现已成为国内头部的系统级仿真软件企业,为我国的装备制造提供设计支持。 

国内高功率激光芯片领域龙头企业度亘核芯,以高端激光芯片的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竞争力,聚焦光电产业链。元禾控股在品牌宣传、人才服务、资本服务方面都给予支持。

 产业链条上的一家家头部企业,就像一个个重要的关节。通过与“链主”企业设立产业基金,元禾控股不仅强壮了关节,更串联起一条条骨骼。这两年,公司先后与旭创科技合作设立聚焦光模块产业链数字科技基金,与信达生物合作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艾隆科技合作设立医疗设备产业基金,孵化培育领先的医疗健康早期项目;与纳芯微合作设立早期基金,专注芯片项目创新投资……这样强强联合的方式,实现了强链、延链、补链。

当前,园区正加快构建由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聚焦这一目标,元禾控股又有新动作:投资德信芯片,聚焦晶圆代工深度创新,推动建设中国大陆第一座开放式特色工艺晶圆代工制造企业;投资登临科技,推动国内首个规模化商业落地的GPU芯片企业落户园区,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落地的行动服务园区发展。

完善科创产业服务,打造高水平服务平台

伴着企业“众木成林”,园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身处科创产业“最前线”元禾控股以敏锐的触角触达企业发展各阶段的需求和痛点,持续迭代服务维度,在投资之外打造出全方位的科创服务生态体系。在创新技术、创业人才、创投资本等各类生态要素的集聚耦合下,一处处产业风景正好。

 星湖街218号,中国生物医药知名地标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2005年,元禾控股设立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产业集群,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入驻。2012年起独立运营,即如今的BioBAY。元禾控股对园内企业做到走访全覆盖,对早期领军项目投资覆盖达70%。 

扬富路11号,SIP集成电路产业园正成为新的产业集聚区。2023年,元禾控股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高质量打造SIP集成电路产业园。目前,产业园一期基本满载,累计入驻各类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超过50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可向企业提供涵盖EDA、IP、物理设计、流片服务、测试服务、快速封装、人才培训等的端到端服务,助力园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壮大。平台累计对接各类合作近20次,赋能相关企业近30家,涉及EDA、测试、培训、科技情报等方向。集成电路产业园二期也已启动,将与一期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苏虹东路183号,江苏省唯一的金融类特色小镇东沙湖基金小镇。经过十四年运营,各类创新资本、国家战略基金、政府投资基金、产业龙头基金齐聚一堂。各种对接创新资本、产业资源和提供企业服务的“自选动作”,日复一日打造出多维协同的科创服务体系;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中基协、保险资管业协会等高能级资源在此汇聚,在关键节点为科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目前,东沙湖基金小镇基金管理规模超3900亿元,累计投资园区科技企业超845家次;累计助力52家园区企业成功上市,其中,科创板企业19家,占园区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95%;小镇累计贡献税收超98亿元。去年4月,小镇三期项目启动建设,业态扩展至办公、酒店、商业等。今年6月同步推进金鸡湖右岸200 米新大楼建设,高起点打造“垂直基金小镇”。未来,“升级版”小镇能更高效满足入驻机构的商务活动及生活配套需求,服务进阶到“2.0时代”。

三处地标,三种风景。折射的是元禾控股以资本、政策、资源优势,构建科技创新“增值有感”服务体系。在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矩阵中,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正被全面激发。

推进科技人才引育,积蓄高质量创新动能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牵引和支撑,是串联产业链、创新链的核心要素。聚焦人才这一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元禾控股一方面对种子期、初创期、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高效挖掘、有效转化并助力其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搭建培育平台,加速本土科创人才培养、加速国际科创人才引育,多向发力探索科技人才引育新路径。 

旭创科技,2008年由海归博士刘圣领衔打造。16年深耕光电通讯领域,如今已坐上光模块全球第一的宝座。旭创科技与元禾控股“缘分”起自公司初创。当时,旭创科技顺利完成首轮融资,元禾控股正是主导者。2010年、2012年、2016年,旭创科技又拿到了元禾控股三只不同阶段的基金和元禾债权平台的投资。2017年,旭创科技登陆资本市场,元禾控股继续长情陪伴。 

投资早期科创人才,元禾控股不止一个刘圣。2007年至今,公司累计投资国家级人才102位、姑苏领军人才176位、园区领军人才231位,投出一大批技术领先的早期科创项目。此外,还通过一系列尝试,补充“引育用留”全链条。 

在全球网罗人才,元禾控股全方位推动海外人才引育,2018年起,在境外设立海外商务中心,引进67家企业落户园区。以项目链接人才,2011年起连续举办十三届金鸡湖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来自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其中406个科创项目落地园区。在创新中发现人才,2023年,元禾控股与通讯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先进技术发展中心,与亚盛医药共建盛禾众创空间,聚焦海内外高端通讯领域和先进生物科技项目引育和成果转化。 

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元禾控股受苏州市政府委托,建设运营苏州科技商学院,未来5年内,预计培养各类产业创新及科技管理人才不少于5000人,促成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不少于300项。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汇聚高能级创新资本

元禾控股成立的初衷,是为园区培育一批自主创新本土企业。23年来,它以求索之态锐意进取,影响力早已跳脱园区、溢出苏州。当三十而立的园区朝着“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昂首阔步,元禾控股以一系列链接高能级资源的实践,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中加速迈向“一流”。 

元禾母基金开启了吸纳高能级资源篇章:2006年,与国开行发起全国首只市场化母基金;2018年、2024年元禾母基金获得全国社保基金两次出资;依托母基金,元禾控股广泛集聚社会资本,放大自身投资效果。截至目前,累计投资89家顶尖基金管理人,吸引了包括启明创投、北极光创投、金沙江创投、钟鼎创投、君联资本、联想之星、通和毓承等国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元禾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园区企业501家。同时母基金和元禾直投发挥战略协同效应,与子基金礼来亚洲共同投资典晶生物,吸引企业落户园区。

壮大母基金之余,元禾控股还持续吸纳国家级基金和央企资源。2009年至2015年,三次获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资;2016年,获得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2018年联合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设立元禾集成电路基金。协同大基金在园区投资华太电子、通富超威、赛芯电子等项目。2022年,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支持,在园区落地规模为150亿元的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助推度亘核芯等园区企业发展。2023年,成功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资,已设立新一期元禾种子基金。2024年吸引中国人保现代化产业基金落户东沙湖基金小镇…… 

高能级创新资本的“嫁接”,让元禾控股“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初心变成二十年如一日的恒心,继而衍生出更多扶持科创企业的“打法”。 

这两年,元禾控股在苏州大市范围内与各板块开展深度合作。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协调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移植投资服务地方产业的实践经验。目前,已联合管理太仓市产业投资基金,在昆山、吴中、常熟等地分别设立早期基金,服务各板块科创产业发展,让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未来产业。

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在园区迈向“世界一流”的新征程中,元禾控股积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一流投资机构”,把自身的发展和园区的“下一个30年”大局深度融合。面向未来,元禾控股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产业和资本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为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国有资本的责任担当,也是元禾控股向致力于锻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园区许下的庄严承诺。

让每一颗创新的种子都能找到肥沃的土壤,让每一份创业的热情都能得到充分的回应,元禾控股以全新的责任担当,与278平方公里的创新之城共同向着“世界一流”扬帆远航。


来源:苏州日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