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
首页 > 业务平台 > 政策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ESG责任投资专题调研报告

    总体而言,国际市场中ESG的发展路径主要依赖于投资者的需求推动,投资者关注投资标的在社会贡献、环保、公司治理方面的举措,直接推动金融机构开发ESG产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推动企业主动向ESG方向转型,是市场化、需求推动的自发性行为趋势。再加上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较为完善成熟的基础体系、监管部门的重视、相关政策的出台、组织机构的助力和第三方服务的发展,使得ESG责任投资在发达国家市场中得以迅速发展。


    我国ESG发展起步较晚,却得到了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主体的高度重视。2008年,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引入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公募基金公司,并发布国内首只社会责任主题的基金产品—— 兴全社会责任证券投资基金。早在2012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就出台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并于2015年将披露准则,从自愿遵守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201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支持下,中国金融学会成立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系统性地提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建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议题并写进峰会公报。“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2016年8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了绿色金融的改革方向,绿色金融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我国资产管理机构践行ESG责任投资的现状


(一)行业对ESG责任投资的内部管理和组织设计


回答上述问题中,问卷结果在趋势上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将ESG投资纳入考核标准的机构中,大部分会在投资决策中考虑ESG因素,并配有兼职人员持续跟踪ESG研究。在“设有专职人员”的6家机构中,3家机构同时将ESG纳入考核标准,2家机构同时选择了“已形成正式制度,将ESG因素嵌入实际投资决策流程”,其余也均在投资决策中考虑ESG因素。问卷回答在结果上的趋同性一方面说明了问卷反馈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说明机构对ESG投资的认知重视与组织设计、考核机制有很大相关性。


(二)ESG责任投资在投资决策中的落实情况


(三)行业ESG主题相关产品的总体情况


我们进一步调查了ESG主题相关产品的收益情况,在30%有ESG主题相关产品的25家机构中,有28%的机构表示超额收益不明显,44%的机构表示超额收益明显,也有28%的机构回答“说不清楚”。




(四)机构投资者对践行ESG责任投资原则的看法


整体来看,支持对偏股型基金进行ESG评价的机构要多于对债券型基金进行ESG评价,且支持程度更高。


结合前述问题反馈结果,机构对践行ESG原则的态度与机构已采取的措施和产品收益情况呈现很强的相关性。在投资决策中考虑ESG因素、设有兼职人员跟踪ESG研究的机构与支持ESG作为投资策略基本原则的机构高度重合,“强烈支持”ESG原则应用的机构多数有相关ESG主题产品且超额收益明显。在对ESG作为投资基本原则之一、将ESG标准引入基金产品的评价中表示“说不清楚”和“持怀疑态度”的机构,与没有关注过ESG、没有部门或人员上的安排、或有相关主题产品但未获得超额收益的机构高度重合。


根据问卷调查,机构投资者当前发展ESG投资的主要障碍,主要集中在缺少规范的ESG信息披露规则、上市公司ESG相关信息难以获取,信息不完整或可信度不高、缺乏客观公允的第三方ESG评价服务、遵循ESG可获得的价值不确定或不显著,动力不足等方面。其中,信息披露问题是阻碍ESG投资最重要的障碍,包括缺少规范的信息披露规则,缺乏上市公司相关ESG信息。

对于第三方机构的ESG评价服务,机构投资者的态度为:55%的机构持认可态度,24%的机构持怀疑态度。


四、资产管理机构践行ESG责任投资的展望及建议


(一)社会环境变化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因素


可见,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对资产管理行业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带来的投资风险不容小觑。国际经验表明,ESG投资具有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和稳定的长期回报。ESG责任投资并不是慈善式的绿色优惠,而是一项长期性、价值性的投资活动,是实事求是的将“长期、有价值、可增长”纳入投资决策指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根据MSCI研究显示,长期来看ESG责任投资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超额收益。2016年康桥汇世集团以MSCI ESG指数为研究对象,发现发达市场ESG投资表现出轻微的负超额收益,而在新兴市场则表现出显著的正超额收益。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ESG责任投资的发展前景广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说明绿水青山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长期经济效益。前期,协会牵头对中国A股市场实施ESG投资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权益投资和债券组合中纳入ESG因素后,长期业绩表现优于同期指数,这是对行业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吸引力。资产管理行业追求价值增长的本质也天然契合ESG投资理念。我们对公募基金做了初步研究,从近十年可获取的数据看,在自由现金流、分红和投资资本回报率三大指标方面,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上市公司均优于其未持有的上市公司,这一结论有力支持了公募基金坚持价值投资的判断。

(三)应探索适合我国本土化的ESG投资标准


(四)社会各方要形成合力,夯实ESG应用的基础环境建设和制度设计


在我国相关基础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发展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我们离ESG责任投资落地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方和政府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构建完善的ESG基础制度体系,加速推动ESG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从调查问卷情况看,机构投资者对ESG认知程度参差不齐,践行ESG的措施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树立ESG责任投资理念,着眼于长远,提前布局,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建立对应的长期考核机制、投资决策机制和组织设计等,提升践行ESG责任投资的能力。目前,行业中诸多环保、公司治理等相关主题基金只是我国特殊环境下对ESG责任投资的初步探索,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ESG责任投资。机构投资者还没有完全把E、S、G三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纳入投资决策中,而多是只关注到某一主题。各市场机构中鲜有责任投资的完整内部流程和机制,多数处于探索观望阶段。我们关注到有机构投资者在投资选择中只考量环境保护一方面,最后因为投资标的存在关联交易等内部治理问题使得收益率大打折扣。因此,机构投资者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ESG投资认知,培育投资能力,真正将ESG理念纳入投资体系中。


(本报告转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本文转载自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列表